黄冈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黄冈人事考试 > 招考信息 >

5.28公考每日一练:判断推理

2020-05-28 11:07 湖北公务员考试 https://hb.huatu.com/黄冈事业单位考试群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1 、 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2、 刻舟∶求剑

  A.里应∶外合

  B.掩耳∶盗铃

  C.打草∶惊蛇

  D.指桑∶骂槐

  3、 自我实现预期:当人们对后果有期望或期待时,就会引发某种行为,预期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或他人暗示形成自我激励或他人激励,对激发与调动潜在的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积极的预期会产生积极的结果,消极的预期则产生消极的结果。

  下列现象不属于“自我实现预期”的是:

  A.她的同学都说她很漂亮,我也越看她越觉得漂亮了

  B.他一直担心自己性格内向而通不过面试,结果在面试时他特别紧张而被淘汰

  C.星座书上说她今年学业不顺利,于是她就颓废消极,结果期末考试真的没通过

  D.亲戚朋友都赞许他很聪明,将来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学,他受到激励后学习更加努力,结果考上了北京大学

  4 、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要件:一是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二是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三是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共同犯罪的行为是:

  A.张某因为生意上与王某有过节,张某和他的司机两人商议后,一起将王某杀害并弃尸

  B.一犯罪团伙让一些不到10岁的小孩子在夜市里趁机偷盗

  C.李某把偷来的手机当做礼物送给女朋友,女朋友不知情

  D.一歹徒在行凶杀人过程中,旁观者没有制止

  5 、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由多个元素组成,考虑元素的个数和种类。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三幅图中圆的个数为第一幅图的2倍,取第二幅图中1个六边形,并且六边形在6个圆的中心,结合此规律,第二段中第三幅中波浪型为第一幅图的2倍,同时梯形应在4个波浪型的中心,只有D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规律二:第一行图形均有7个面,第二行图形均有3个面,选择A项。

  规律比较:从图形本身的样式设计考虑,本题解析一的规律更严谨。

  2、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刻舟”是方法,“求剑”是目的,二者属于目的对应关系,且先有“刻舟”,后有“求剑”。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里应外合”指外面攻打与里面接应相结合,“里应”和“外合”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B项:“掩耳”是方法,“盗铃”是目的,二者属于目的对应关系,且先有“掩耳”,后有“盗铃”,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打草”的本意不是“惊蛇”,二者不属于目的对应关系,排除;

  D项:“指桑骂槐”意为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骂乙,“指桑”和“骂槐”是同时发生的,不存在先后顺序,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刻舟求剑指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后比喻办事方法不对。

  掩耳盗铃指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打草惊蛇指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

  3、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自我暗示或他人暗示;

  ②积极预期会产生积极结果,消极预期则产生消极结果。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觉得她漂亮,是对她的评价,属于“他人暗示”,她并没有真的由于他人暗示而变得更漂亮,未体现“预期对结果起到作用”,不符合定义;

  B项:“自我暗示”通不过面试,结果面试被淘汰,体现出“消极的预期产生消极的结果”,符合定义;

  C项:星座书上“暗示”学业不顺利,结果考试没通过,体现出“消极的预期产生消极的结果”,符合定义;

  D项:“他人暗示”能考上大学,结果考上了北大,体现出“积极的预期产生积极的结果”,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4、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③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张某和司机两人属于“两人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因为生意上有过节,两人合谋将王某杀害,属于“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符合定义;

  B项:不到10岁的孩子,不属于“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不符合定义;

  C项:女朋友不知情,只有李某一人犯罪,不属于“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不符合定义;

  D项:一歹徒在行凶杀人,只有一人在实施犯罪行为,不属于“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精神正常而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应当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中国刑法规定,年满16周岁并且具有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人,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5、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每幅图中都有小黑点,优先考虑功能元素。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每个图形都有黑点和黑色三角形,观察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①②④黑色三角形和黑点所在面为相离关系,③⑤⑥黑色三角形和黑点所在面为相邻关系,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编辑:蕲春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