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主任朱老师谈到自己班级时说,目前他们班的班集体特征鲜明且稳定,班级中开始出现热心为大家服务的同学,班干部开始发挥核心作用,很多学生表示在班集体中获得了归属感。根据朱老师的描述,他们班集体处于( )。
A.松散群体阶段 B.平行群体阶段
C.合作群体阶段 D.成熟群体阶段
2.教育文献一般可分为三个等级,下列属于一次文献的是( )。
A.论文 B.文摘
C.专题研究报告 D.专题评述
3.关于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理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
B.内化是促使认知发展的主要机制
C.认知发展遵循“社会语言—内部语言—自我语言”的路线
D.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德育原则直接影响着德育大纲、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的制定,导向性原则是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之一,坚持和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不包括( )。
A.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B.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
C.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 D.坚持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
5.学生凯琪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极具想像力,思维非常灵话。以上关于凯琪的描述体现的是她的( )。
A.技能 B.能力
C.知识 D.思维
-
答案及解析:
-
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集体发展的阶段。一般而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即松散的班级群体、合作的班级群体、班集体。进入合作的班级群体阶段后,同学之间开始熟悉,并产生了一定的人际关系,同学们在彼此熟悉和了解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小团体或交往的小圈子,班级中涌现了一批热心为大家服务、主动承担责任的积极分子。由班主任指定的班干部开始发挥核心作用。题干描述符合合作群体阶段的特征。故本题选C。
-
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的等级。教育文献一共分成三个等级: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指直接记录研究工作者首创的理论、实验结果、观察到的新发现以及创造性成果的文献,最常见的是发表在期刊的论文、学术会议宣读的报告。二次文献指的是目录、索引、文摘、题录等形式的检索工具。三次文献指的是专著、综述、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鉴、指南、百科全书和教科书。题干中,论文属于一次文献。故本题选A。
-
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并创立了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探讨思维与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当今学习理论中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他认为:(1)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2)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内化是促使认知发展的主要机制,所谓内化是指个体将外在的事物或他人的心智运作转变成自己内在的表征。认知发展遵循“社会语言—自我语言—内部语言”的路线。(3)学习应促进儿童的发展,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C选项,应该是“社会语言—自我语言—内部语言”的路线,所以错误。故本题选C。
-
4.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导向性原则实施要求。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中小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有:(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B选项,“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属于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故本题选B。
-
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能力的理解。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分为认知能力(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储存、加工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们一般所讲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等。题干中的,“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均属于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又是能力的一种。故本题选B。
(编辑:蕲春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