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黄冈人事考试 > 考试快讯 >

2014年国考申论备考:论述写作之概述及立意(5)

2013-08-19 18:03 湖北公务员考试网 https://hb.huatu.com/黄冈事业单位考试群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概念不清、论断不准是应试者经常犯的错误,作答时要注意选取有把握的词汇,对于有特定意义的 词语要注意区分和合理使用。

  2.提法偏颇,分寸失度

  例如,在对待诚信问题上,有人提出这样一种观点:

  讲不讲信用那是个人愿意的事情,利弊都由个人承担。

  这种提法十分错误。诚信,绝对不仅仅是“私事”,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整个道德体系 中重要部分。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转轨震荡时期,贪污受贿、尔虞我诈、假冒伪劣现象 时有发生,因此某些人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观点,如上面的例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所以要在全社会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和强有力的舆 论氛围。在诚信问题上,要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教育引导,这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具体 体现。完善而合理的制度可以有效遏制各种欺诈作弊行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广 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又能给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强有力的推动。

  又如,当前社会,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却遭遇 “失业”的困境。因此在教育问题上,有些人对文凭产生了这样的观点:

  文凭(学历)乃一纸空文,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实际能力才是真正有用的。

  这种提法显然不是很合理,它扩大了文凭(学历)在现实中无用的一面,而忽略了具体的价值。文凭 有真文凭、假文凭、混来的文凭,不同的文凭在实际中作用不同,假文凭、混来的文凭当然无用,但是靠艰 苦奋斗得来的文凭却有着自身的价值。还有一点,那就是我们怎么对待文凭的态度的问题,文凭只能代 表大学生通过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思想等优势,但是实际工作中很多能力还是有待提高 的。上面的观点把文凭(学历)通通说得一无是处,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缺乏分寸感,说得太绝 对了。

  3.不合法规,违反观念

  例如,在如何对待执法上,有这样的观点:

  执法犯法,罪加一等。

  这一说法不符合法律的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任何人无论 其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等有何差异,只要违法事实和情节相同,在定性处罚上都应一视同仁。

  还有这样的观点:

  法不责众。

  这句话其实反映了小生产者特有的无政府主义心态,在中国有比较广泛的社会基础。法是国家强 制力保证执行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法的这种属性要求一切政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 和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违法者都必须受到追究。因此,“法不责众”的观念与法制的观念 背道而驰。

  4.不合逻辑,语法混乱

  例如有这样的表述:

  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这一判断是不合逻辑的。共产主义是近百年来才出现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学说、理论体系和实战 运动,而中华民族的存在则已有数千年之久。难道说在2 000多年以前,共产主义就成了中华民族的 理论体系?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倘若将“中华民族”改换为“我国无产阶级先 进分子”就恰当了。

  再如有人认为:

  最高水平、基本属实 .

  顾名思义,水平只有高低,无所谓好坏,好坏只是表明人们对于这种水平高低的喜欢或不喜欢。我 们可以说某项纪录、某项成绩最好,但不能说某项水平最好。“基本属实”,这也是个不合语法的说法。 总要有个数量问题,或者说是程度问题,才用得上“基本”二字。基本如何如何,意思是十之八九如何如 何。比如说:基本可行,基本有效,基本同意,基本够用……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反之,像“基本必要”, “基本严重”、“基本发烧”等都是不恰当的说法。

  5.虚夸太大,成分虚假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写政绩的时候,也就是写一些华而不实,虚大的空话,比如“GDP神话”等。公 务员考试考查的是一个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不要一味地夸大 政府的某些政策。

  没有任何东西比真实更有力。所以,在论述的时候,论据的选取一定要尊重客观现实,不能夸大,也 不能缩小,更不能歪曲事实,弄虚作假,必须客观地反映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得 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四)前瞻性

  前瞻性是立意的又一基本要求。指的是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见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地去探寻 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 论,推动事物的发展。具体说来,前瞻性的内涵包括这样一些方面:敏锐性、洞察力和预见性。

  1.敏锐性

  敏锐性是对事件(物)敏感和辩证意识的集中体现。

  2011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资料(给定资料略)介绍了目前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突出 问题,如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需求相脱节,城市发展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相矛盾等,并通过几个城市发 展规划的正面实例,探讨了如何在城市发展中顾及当地特色、历史文化保护等,进而提升城市居民幸福 指数的问题。

  下面以其中一篇文章为例,看看如何在论述时体现立意的敏锐性。

  作答要求:阅读给定资料,结合实际,围绕“城市让生活更幸福”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800~1 000字。

  例文:

  科学规划科学发展铸就城市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拥有高楼大厦、盘旋交错的环形立交 桥、成群汽车的城市如雨后春笋在中华大地上迅速发展成一片繁华景象。城市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 化,但是我们每个人在回忆自己的故乡时却越来越感到迷茫,千城一面,使我们对于故乡的记忆变得模 糊。屡屡发生的城市安全和日益饱和的城市交通的运输能力,都让我们驻足深思:理想的城市应该是什 么样的,什么样的城市生活才是我们心灵的故乡,才能让我们找到最初的幸福?

  来源:湖北公务员考试网http://hb.huatu.com/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