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黄冈人事考试 > 考试快讯 >

2015省考申论热点:简政放权

2014-12-29 10:18 湖北公务员考试 https://hb.huatu.com/黄冈事业单位考试群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关键词 : 简政 放权 经济活力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部署的重要任务。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这项工作就被第一时间提上议程。

  截至目前,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事项,一批涉及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企业生产经营许可以及对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资质资格认定事项被取消或下放。

  过去政府管得太多、太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市不分,政府和企业、社会、市场不分,影响了主体的活力。只有通过简政放权,逐步规范政府的权力,才能够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简政放权引发的连锁效应不仅让许多普通人享受到红利,更激发出市场经济的活力。官方材料显示,2013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131.54万户,同比增长19.6%,增速比上年高出17.8个百分点,其中,新等级私营企业增长30%。为近年来最高;民间投资增长23.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63%。

  2014年1~6月,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593.95万户,同比增长16.71%。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增长60.17%;民间投资占比提高到65.1%;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大幅增加,2014年前6个月的就业人数比上年底增加1300万人以上,同比增长3倍多。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简政放权对于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释放市场活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这些减政放权的政策,这几季度的经济形势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3、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被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从一批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到公布“权力清单”,政府的自我改革稳步推进。然而,“头转,身子也要转”,改革既需要顶层设计的决心与魄力,更需要层层落实的执行力。

  当前,不少地方政府“不愿放权”“害怕晒权”的“管家”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导致越位、错位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习惯批字、盖章的干部甚至出现了“不审批不知道干啥”的不适应症,造成简政放权堵在“最后一公里”。一些地方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通过玩数字游戏来稀释简政放权的含金量,或者用不同方式搞“明放暗不放”。此外,还有的地方存在“取消了,却未必能管得住;下放了,却不一定接得稳”的现象。这些都说明,简政放权改革必须狠抓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效果正在显现,权力的“减法”正在换来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加法”甚至“乘法”效应。基层应当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的执行力,决不能让执行力层层递减造成改革红利被截留。

  打通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考验着各级政府部门深化改革的决心。人们期待中央精神能够被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地严格执行,期待“晒权”“清权”落实到每一个服务窗口,让服务型政府的阳光尽快普照。

  考题预测

  一、概括题

  请根据材料一,概括目前简政放权的原因。(15分)

  要求:简单,规范,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规范政府的权力,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释放改革红利、促进中国经济升级。

  二、分析题

  请根据材料二,分析简政放权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20分)

  【参考答案】

  对经济,让普通人享受红利,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释放市场活力;缓解经济压力,促进经济升级。

  对民生,创新和强化社会管理,增强政府治理、建设现代政府,更好的服务群众。

  三、阐释题

  根据给定资料三,谈谈你对简政放权的“最后一公里”的理解。(15分)

  要求:准确,分析恰当,字数不超过250字。

  【参考解析】

  简政放权已经进入到最后一步,其阻力也愈加增大,这时需执行力,防止改革红利被截留。我们需要严格执行规定,落实权力清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范文解析】

  简政放权,打造善治

  华图教育 曹建飞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中,经济领域向市场、社会的放权,本质上是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的回归

  一项自我削权的改革,能成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其意义自是非比寻常。简政放权,正是从这样的高度和视野,诠释着现代治理的基本逻辑,蕴含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明晰思路。

  过去一年,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一张张稳中有进的答卷上,写满了简政放权的红利。“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动力从何而来?中央政府去年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416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事实证明,简政放权的力度有多大,职能转变的速度有多快,市场和企业的活力就有多强。

  在这场大刀阔斧的改革中,一个词日益为公众所熟知。“负面清单”,成为简政放权的一个醒目标志。这一行政审批的管理模式,不仅从根本上为市场松绑、为企业减负,更体现了政府的法治思维:对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自由”;而对政府,“法无授权即禁止”。这种对法治的尊崇与遵守,这种“宽待市场,约束权力”的理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行政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掷地有声的论断,不正说明,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承担着多重使命么?

  除了打造法治政府的目标,简政放权同样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抗战时期,《解放日报》刊发“精兵简政”社论指出,简政不是“简陋”,也不是粗枝大叶的“简略”,而是“建立正规制度和提高工作效率”。今天的简政放权,同样如此。简政放权,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以后,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体现的正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要求: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当然,作为一项攻坚改革,作为一场自我革命,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简政放权不会毕其功于一役。九三学社中央一份提案指出,近年来,与行政审批相伴而生的中介评估,存在项目不断增设、费用日趋增加的态势,如施工图审图费就比5年前增长近4倍,这在另一个方向上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一位省人大代表制作“行政审批长征图”,显示一个投资项目在当地从获得土地到办完手续,历经30多个环节、要盖上百个公章,最少需要272个审批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中,经济领域向市场、社会的放权,本质上是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的回归。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运行与政治文明的自我完善,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两只手命题”,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核心命题。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从“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再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两只手”的关系不断优化、作用更加明确。在未来改革征程上,让“看不见的手”更有效,让“看得见的手”更有为,我们必能更好地改善公共治理、打造现代政府,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现代中国。 

    (编辑:黄冈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