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背影》试讲稿由湖北教师考试提供同步湖北人事考试。更多关于初中·《背影》试讲稿初中·《背影》试讲稿,湖北教师招聘备考技巧的内容,请关注湖北教师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咨询电话:027-87870401。湖北教师考试交流群:
初中·《背影》试讲稿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一幅中年男子的背影图片)同学们,这是一个普通的背影,但是它能让朱自清
先生永生难忘,让无数读他的人潸然泪下,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
走近朱自清、走进散文《背影》去体会那份让无数人感动过的感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听一段课文录音,边听边给生字、词注音,同时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和
感情。好,录音听完了,哪位同学告诉我这篇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生:讲了父亲送我上火车的故事。
师:很好,还有吗?
生:还讲了父亲给我买橘子。
生:还有我到北方后对父亲的怀念。
师:说的都很好,看来大家刚才听的非常认真。现在我想请大家一起朗读一遍,有哪位同
学自告奋勇愿意起来领读?好,最后排的男生,你来为大家领读。
生:……
-26-师:读的非常好,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也感受到了里面饱含的深情。现在听过也读过一
遍课文了,相信大家对文章内容也比较熟悉了。给大家三分钟时间结合课下注释,自主扫清字
词障碍。有不懂的可以先查阅工具书,或者同桌讨论。好,刚才老师在下面巡视,看到大部分
同学已经解决了字词问题。那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踌躇是什么意思?蹒跚又是指什么?
生:踌躇就是犹豫,蹒跚是形容步履缓慢,腿脚不便。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师:很好,看来刚才的收效很好,老师感到很欣慰。解决了字词障碍,我们来进一步学习
这篇课文。首先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思考全文总共几次提到背影。好,时间到,哪位同学起
来跟大家说说?嗯,前排的那位同学,你第一个举手,请你给大家说说看有几处。
生:有三处。
师:哪三处?
生:第一次是写思念父亲,无法忘记他的背影,第二次写看到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
写我和父亲告别的时候的背影。
师:非常好,找的非常精准,看来读书很认真,但是还是有一点点遗漏,有哪位同学起来
补充的?好,请你的同桌起来补充一下。
生:还有一次背影是作者想念父亲的时候背影又浮现在脑海里。
师:补充的非常好,两位同学的回答合并在一起,就是课文所描写的背影。在这四次背影
中,给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
生:第二次
师:为什么?有谁愿意起来说一说?
生:第二次描写的最细致。
师:从哪儿看出来描写细致的?
生:在写父亲走过月台买橘子的时候,对父亲的动作写的很细。
师:好,能不能告诉大家在课文的哪几段?
生:第六段。
师:请大家看到第六段。这一段描写的非常精彩,让我们一起朗读一遍。请你为大家领读。
刚才听大家朗读,仿佛就发生在我眼前。这段描写之所以如此精彩,得益于其细腻的描写,接
下来我们就一起具体来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细腻。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梳理这一段,找出
认为写的好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好,时间到。看得出来大家都已经准备好了,请右边那位
女同学说一下。
生:我觉得写父亲爬上月台的时候最细腻。
-27-师:能为大家读出来吗?
生: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师:很好,你觉得这句话好在哪里呢?
生:因为对父亲动作的描写很细致,用了攀、缩、倾几个词,读完眼前就立刻能显示出父
亲吃力爬上月台的画面。
师:找的非常准,说的也很好。正是对这些动作的细腻描写,才让我们眼前浮现出这样的
画面,父亲的形象才变得真实感人。还有其他同学起来分享的吗?
生:我觉得写和父亲告别的时候最细腻,也很感人。
师:好,请读出来。
生: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
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
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师:嗯,具体说说哪里好?
生:父亲和我分别,虽然买橘子的过程很艰难,但却很轻松似的,因为他不想儿子看到自
己腿脚不便,父亲是儿子心中的高山,是儿子的榜样。同时,因为给儿子买到了橘子,所以心
里很开心,也很轻松。父亲和儿子分别的时候只说了两句话,很简单的两句,一方面体现父亲
的不善言辞,但深沉的爱已经充满在简单的两句话里。到那边来信,体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
牵挂。而当分别后,儿子依然凝望自己,他一方面不舍,想多看几眼,一方面又担心车里面的
行李,怕儿子因年轻没有警惕心,所以让儿子进去。这短短的几句话,饱含了多少深意啊。就
像看电影一样,一幕幕都在我的眼前浮现。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鼓掌)大家应该给以掌声。非常精彩的描述,这一段正是凭借细腻的描写,将父亲
的形象刻画得真实感人。我们读来不禁就会浮现父子二人分别的场景,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略显
吃力的动作,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我们每个人都深受感动,文中也写到作者
两次流下眼泪。那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想象作者当时心里都会想些什么。现在分小组讨论。
讨论结束,哪个小组代表大胆地站起来为大家说一说?
生:因为文章中写到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流泪了,我们就想,作者此时肯定回忆起许多往
事,许多父亲为他做的事。又会想到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事也没了,现在在南京还要找事做,
还要挣钱养家。所以想着想着就会流泪。
师:嗯,非常合理。面对此情此景,确实很容易想到过去的一些事,会加深自己的感动。
还有其他小组愿意分享的吗?
-28-生:作者此时看到父亲蹒跚的脚步和坚持的背影,会想到父亲已经年纪大了,我们做儿女
的却还要让父亲这样奔波劳累,心里非常惭愧。自己已经二十岁,父亲还坚持要来送送自己的
儿子。又想起这些年来因为读书,见父亲的次数也不是太多,这次分别之后又不知道多久才能
再见到父亲,因此禁不住流下泪来。
五、巩固小结
师:是啊,父亲老了,却还在为儿女奔波。老师刚才注意到同学们都听的很认真,有些同
学眼眶里还泛起了泪花。我们都有父亲,他们虽然平凡,但也是最伟大的人。读完这一段,我
们能不能看出父亲的爱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父爱是深沉的,是含蓄的,不善表达的,但总是体现在点点滴滴细节之中,令人感动。
师:是啊,父爱如山,父亲都是不善表达的,他们的爱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带给我们感
动。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想起了父亲和自己的许多故事?和同桌交流一下。
师:同学们交流的很热烈,看来关于父爱,确实留给我们太多感动。他们为我们做了太多
的事,却不求回报。我们作为子女是不是要懂得感恩?是不是要孝顺他们?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同学们,我们总是认为父母还年轻,我们还小,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还很多,
往往忽略了对父母感恩。其实我们可以从很小的事做起,比如为父母倒一盆洗脚水,让忙碌了
一天的他们回到家就能放松一下。
六、布置作业
师:这堂课到此就结束了,课后请大家下去思考我们可以以哪些行动来感恩父母的爱?记
下来,下节课开始的时候分享给同学听。
(编辑:黄梅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