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念奴娇·赤壁怀古》试讲稿由湖北教师考试提供同步湖北人事考试。更多关于高中·《念奴娇·赤壁怀古》试讲稿,湖北教师招聘备考技巧的内容,请关注湖北教师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咨询电话:027-87870401。湖北教师考试交流群:
高中·《念奴娇·赤壁怀古》试讲稿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了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现在,就请同学们谈谈你的学
习成果,好吗?
生 1:老师,我能把这首词完整地背下来了。
生 2: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抒写内心的情感,也就印证了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生 3:这首词语言比较精致,华丽,而且选择的意象为自然界中较小且静态的事物,如杨柳、
晓风、残月、寒蝉、长亭等。
生 4:这首词格调深沉,通过一系列意象营造了细腻缠绵,低沉含蓄的送别诗意境,它是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从柳永这首词的用词,意象,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回顾,讲的都非常
有水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词的另一派别——豪放派的代表作品,那就是苏轼
的《念奴娇 • 赤壁怀古》!
(教师板书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40-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好,现在老师把苏轼的这首《念奴娇 • 赤壁怀古》朗读一遍 , 在朗读过程中,请同学
们结合我们以前鉴赏词的方法,一起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朗读后,我们一
起来交流一下心得。
(教师范读全文)
师:好,刚才我们一起听了老师的朗读,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你对这首词的初步感受吧。
生 1:这首词好像也在写作者不愉快的心情,但这心情与柳永不一样柳永写男女主人公分
手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而这首词在写作者老大无成的心情。
生 2:虽然都在写不愉快的心情,但苏轼不一样,柳永显得含蓄,细腻,而苏轼就显得气
势磅礴,雄壮激烈。
生 3:这首词与柳永写的一样,也是通过写景,也就是通过描绘意象来抒发感情的。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师:对,刚才同学们讲的都非常有道理,有见地。尤其刚才那位同学提到这首词也是通过
写景,通过描写意象来抒怀的。
(教师板书:写景)
师:那这些景主要集中在词的上阙还是下阙。
生:上阙。
师:对,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上阙,大家一起来找一下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
(学生朗读上阙)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找一下。
生 1:大江
生 2:赤壁
生 3:乱石
生 4:惊涛
生 5:……
(教师板书)
师:对,大家找得都不错,那我问大家,这些意象尤其是大江与赤壁,前后是否可以调换,
就是说,先从“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卷起千堆雪”,再写“大江东去……人物”大家一起
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41-师:好,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 1:不可以,因为按照人观察事物的顺序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即先写长江再写
赤壁,符合这一规律。
生 2:也符合时间的规律,这长江,在作者看来,已不仅仅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江,而是绵
延不断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作者身处这有着特定历史事件的赤壁,也就会情不自禁把思
绪定格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三国,所以,这意象应该先写长江 ( 久远的历史 ),再写赤壁(特
定的历史)。
师:刚才两位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他们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分析,实际上也是作者由悠
久的历史想到了特定的历史,由绵长的长江想到了古战场赤壁。
师:我们说,词人往往通过意象来渲染一定的意境,我问,这首词的上阙,作者渲染、营
造了怎样的意境。
生 1:激烈
生 2:磅礴 , 有气势
生 3:气势宏伟
生 4:雄伟壮丽
师:因此 , 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描绘的景物 , 是哪一句?
生:“江山如画”
师:对,我们说,所谓意象是景物与情感的结合,那么由这些意象上,渗透着作者怎样的
感情。
生 1: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生 2:对古代英雄的赞美。
(板书)
师:能否更具体些。
生:对周瑜的思慕 ( 板书 )。
师:对,从上阙的哪句词表现出来。
生:“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师:为什么?
生 1:这赤壁作者不称呼为诸葛赤壁,也不称呼为刘备赤壁,而是称呼为周郎赤壁。
生 2:作者把周瑜称呼为“周郎”,这“郎”显得他特别年轻潇洒,不仅因为羡慕他年轻,
而且还有更让他崇拜的呢?
师:对,这就是接下来我们一起要鉴赏这首词的下阙。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下阙好吗?其他同学思考,作者还描绘了哪些意象(即写了周
-42-公瑾的哪些方面)。
(指定一学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朗读得相当有感情,作者描绘了哪些景象?
(编辑:黄梅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