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师招聘

高中·《劝学》试讲稿

2021-06-07 14:39 湖北教师招聘 https://hb.huatu.com/湖北教师考试群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订阅
湖北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高中·《劝学》试讲稿由湖北教师考试提供同步湖北人事考试。更多关于高中·《劝学》试讲稿,湖北教师招聘备考技巧的内容,请关注湖北教师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咨询电话:027-87870401。湖北教师考试交流群:湖北教师考试群

高中·《劝学》试讲稿
一、导入新课
师: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那么,获取
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
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
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
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
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查阅了荀子的相关资料,结合注释①,有没有哪位同学给大家介
绍一下荀子。
生: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
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师:很好,看来这位同学上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
(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
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
文前几段的节录。
师:课题“劝学”的“劝”字是什么意思呢?哪位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 1:劝告。
师: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
生 2:劝勉。
师:非常好。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
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师:现在齐读一下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大家请看大屏幕,注意这些字词。
第一组:通假字
-56-(1)輮,róu 通煣;有,yòu 通又;知,zhì 是“智”的古字;暴,pù 是“曝”的古字(通
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yū 通于(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3)生,xìng 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zhòng),砺(lì),参(cān),省(xǐng),跂(qí),臾(yú),螯(áo)。
师:同学们,荀况特别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就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
学习方法,请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集体)“学不可以已。”
(板书:学不可以已)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本段论述了什么内容?
生 1:论述了学习的意义。
师:运用什么方法论述的?
生 2:比喻。
师:很好。本段作者运用了 5 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者以青青于蓝、
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板书:青青于蓝,冰寒于水)
生 3: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过程会发生变化。
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你继续说。
生 3: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
师:对。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板书:直木为轮)
生 4:说明事物可以后天改造。
师:谁能说得更全面、更具体些呢?
生 5:比喻说明人的资质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而且一旦提高和发展了,就不会回复到原
来的状态,即人若不断地学习下去,会发生质的变化。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那么,“金就砺”“木受绳”两个比喻引出什么结论?(板书:
金就砺、木受绳)
生:(集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板书:知明而行无过)
师:此句与哪句相照应?
生:(集体)“学不可以已。”
-57-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是的。荀子提出人性本恶的思想,认为只有用教育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把这
种生而具有的“恶”转变为“善”。这里作者运用 5 个比喻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人发展
的过程,如果不停止地学习,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会不断地增进、提高,达到“知明而行无
过”的境界。
五、巩固练习
师:文章中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下面请大家运用比喻的方法,阐述学习要勤奋或谦虚。
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并写出来。
师:我看大家都写完了。来,第二小组,说说你们组的句子。
生: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
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郎自大。
师:好,这是运用比喻的方法阐述谦虚的学习态度。其他小组呢?来,第五小组。
生:勤奋的人,像一颗明珠,无时不刻不放出光芒;而懒惰的人,像生了锈的铁,毫无用处。
师:这个比喻阐述了勤奋的重要性,也很不错。
六、小结全文
师:今天的课文学到这里,大家今天收获了什么呢?
生 1:学会了本文中的通假字,对以后通假字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生 2:学会了比喻的论述方法,以后可以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生 3:明白了学习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
师:看来大家今天收获都很多。课下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
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议论文,论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适当运用比喻论证法。

    (编辑:黄梅华图)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2年湖北中小学教师报名提醒

    閫夎
    鎶ョ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