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传统文化的影响》说课稿由湖北教师考试提供同步湖北人事考试。更多关于高中·《传统文化的影响》说课稿,湖北教师招聘备考技巧的内容,请关注湖北教师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咨询电话:027-87870401。湖北教师考试交流群:
高中·《传统文化的影响》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鞠躬)我应聘的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我是 X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传
统文化的影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下面我将从 6 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分别是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传统文化的影响》属于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单元
按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从地域角度介绍文化的横向传播,即世界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
与传播;另一条线索则是从时间顺序介绍传统文化纵向继承和发展;最后对两条线索进行整合
介绍文化创新。本框题主要是介绍第二条线索的内容,重点学习传统文化的含义、作用和继承。
它向前承接了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如何尊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天如何发
展创新传统文化做了铺垫,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将对学生提高辨析先进与落后
传统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对于本框题,《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目标为:“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
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教材对本框题教学内容的体现
主要有:在第一目《体统文化面面观》中介绍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在第二目《传统文
化在今天》中介绍传统文化的特点;在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介绍对待传统文化的
态度。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要求,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1. 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概念;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传统文化的作用
2. 学生能够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辩证
分析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 通过教师情感的引导,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树立热爱优秀传统文化、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题教学主要应集中精力解决“现实作用”和“对待态度”两个
问题。因此,教学重点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和作用。传统文化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想要学生能够
-20-理解它的内涵,只有通过对其表现形式的分析,帮助学生把握。与此同时,学生只有认识了传
统文化的作用,才能明确今天我们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才能从情感上形成热爱优秀传
统文化的观念,形成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因此,传统文化的作用也是教学的重点。因此,
传统文化的作用是教学的又一个重点。
本框题的教学难点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过哲学常识,认识和
对待事物还不能自觉做到一分为二、全面辩证。所以从价值观形成来看,要引导学生形成一个
科学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绝大多数学校的思想政治必修课开设顺序是按照教材顺序进行的,所以学生还没有学
习过哲学常识,认识和对待事物还不能自觉地做到一分为二、全面辩证。从学生思想方法上看,
正确对待不同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难点。同时,要真正做到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分清什么是精华、
什么是糟粕,需要掌握判断的标准,即它对现实生活的积极作用。对于这个标准和作用,不同
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从价值观形成上看,要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科学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也是
教学的难点所在。只有突破这个难点 , 才能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 并为后面的
文化创新与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说学情
美国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
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的研究,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从知识能力上看,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和作用,学生在第一课中已经学过,具
有一定的认知、思辨和实践能力,为理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奠定一定的基础。从学习心理
上看,作为高二学生,他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敢于提出问题,对事物具有新鲜感,同时,他
们又具有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普遍不足,由于缺乏社会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看问题容易产生片
面性,被现象所迷惑,认为传统就是过时,就是落伍,就要被淘汰。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
学生的这些特点加以引导。
三、说教法
对于本框题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设疑激趣法、情感引导法以及情境教学法。
设疑激趣法: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在教学的四个层次中层层设疑,让
学生带着疑惑去学,时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发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行为。
情感引导法: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性
情,以达到知、情、行统一的最佳效果。情境教学法:将视频、图片、音像、时事等资料有机
整合,将学生带入到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围绕着传统文化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去讨
-21-论、去运用,使教学中的内容、学生、教师较好地融为一体,师生共同在教学中获得新知。
四、说学法
至于学法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合作探究法,通过课前的实践调查、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
共同协作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的能力。课堂上合作探究讨论,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思考分析,进
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辩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立足实际,发挥学生实践调查和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根据本模块教学中学
生参与课前准备的分工安排,在课前就布置四五位学生分别就福州特色民俗、工艺(福州三宝、
榕城三绝)、艺术(闽剧、评话、十番)、民间传说(陈靖姑祈雨、林则徐放鹤)、三坊七巷
等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历史、现状,进行探究活动收集资料。
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传统文化,分为“激趣导入——活动感悟——探究思辩——升华
导行”四个层次,环环相扣,逐步推进,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一)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德国的普克朗认为:“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因此,一开始,我就运用对比方法,进行设问,福州和西安、南京、北京一样也是历史文化名
城,你们同意吗?(有的学生会表示同意,有的学生可能会表示惊讶并质疑。)然后再设问:
“为什么说福州是一个文化古城?”进一步制造悬念,引发学生思考,由此开始新知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紧接“为什么说福州是一个文化古城?”的悬念,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展示,并
与教师经典点拨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感情,并从中悟出传统文化的真正含义。
首先是播放视频:元霄灯展。
要求学生围绕着教师提供的元宵灯会的传统习俗、制作工艺、节日活动、举办地点的建筑
等方面,以图片影音资料等方式进行展示,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议。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比如,对海峡两岸共同举办灯展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同根同祖的传统文化习俗,源远流长,
说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突出了政治学科特色。再如,通过文化现象的分析,让学
生对福州传统文化产生情感共鸣:她虽没有宠大恢宏的气势,却具有好似茉莉花一般清淡精致
的南方闽文化特色。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归纳提练,通过所展示的材料进行归纳,让学生
认识传统文化的几种表现形式。第三,引导学生思维延伸、思想升华,通过引导学生从认识福
州传统文化延伸到认识中华民族,从福州地方传统文化上升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达到个性和
-22-共性的统一,从而增强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
紧接着,通过学生的展示活动,和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让学生在点评中思考归纳传统文
化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这些特点教材中介绍了“相对稳定性”“鲜
明的民族性”。此外,对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学生容易简单将二者直接等同,教师应抓
住契机,引发课堂讨论,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产生于历史,具有很深厚的民族历史渊源,又在
历史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所以历史继承性和与时俱进应该是传统文化应有的特点。这样,师
生在课堂中通过讨论、探究,产生共识,在疑中思,思中辩,辩中悟,悟出传统文化的特点:
历史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应有的时代性。
(三)拓展延伸
在此,将继续运用灯会的案例,进行递进式设问。设问一:福州市政府为什么要举办灯会?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设问二:是否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能起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辩证
思维能力。设问三:为什么同是传统文化但作用不同呢?以陈靖姑祈雨故事中包含的积极与消
极作用的对比分析,温习第一课中学习的“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的道理,引导学生掌
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借助问题的探究和学科知识的支撑,突出传统
文化作用双重性的这一重点,为实现难点突破提供基础。
关于本框题的难点,我主要通过案例探究来突破。先通过对传统文化双重作用的学习,学
生能较容易看出相对应的态度:对先进的传统文化要继承;对落后的传统文化要抛弃。明确了
对待先进与落后的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可是如何判断传统文化的先进与否呢?引导学生围绕
着“如何评判福州传统节日“拗九节”这一案例,掌握辨别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标准尺度:
是否与时俱进,是否促进社会个人的进步发展。由这一判断标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评价传统
文化的价值观。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运用讲述法,配合多媒体展示板书,点出传统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继承,
“怎么样”继承的问题,进一步引导思想和行动上的升华,做到对内容的小结延伸。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福州地方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但在洋节盛行的今天,却渐渐
被人们淡忘了,请你结合自身实际从传统节日这一角度,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传统文
化。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可以践行所学知识,使知识达到导行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在本节课的尾声,我会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知识到社区做一个小调查,调查对于“过洋节”,
其他人都有什么看法,下节课全班一起分享成果。
六、说板书设计
-23-本课的板书我主要通过多媒体将所学知识呈现出来。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请各位考官批评指正
(编辑:黄梅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