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由湖北教师考试提供同步湖北人事考试。更多关于高中·《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湖北教师招聘备考技巧的内容,请关注湖北教师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咨询电话:027-87870401。湖北教师考试交流群:
高中·《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鞠躬)我是来应聘高中治的 XX 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说课题目是《用联系
的观点看问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下面我将从 6 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分别是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选自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
课第二框题的内容。联系的观点是哲学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观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也是学
生应掌握的方法论。本框题内容是前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延续,同时学好本框题也
为学好辩证法的其他观点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它在整课书乃至整个辨证法部分都处于不容忽视
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三维教学目标主要确立
如下:
1. 识记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掌握系统优
-24-化的方法。
2. 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学生能够掌握做事情要从整体着眼,选择最优方案,寻求最优目
标的方法。
3. 树立全局意识和顾全大局观念,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树立为集体为国家作贡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为:整体和部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根据知识的抽象程度
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本节课的难点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二、说学情
由于高二学生刚学习哲学,而哲学理论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又很抽象,这使得大多学生对
哲学心存恐惧,认为深不可测,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被动。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论的基
本知识以及辩证法的一小部分内容,知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本框题作为前一框题的方法论,
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此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也有一定的兴趣;联系
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初学哲学,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关系不是很明确的学
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抓住这些特点。
三、说教法
根据新教材的理念,在教学中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
研究者,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漫画、图片材料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方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
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四、说学法
至于学法方面,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采用这样的学法目的是
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所以接下来我重点介绍一下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5-主要采取歌曲导入。上课之始,播放成龙刘媛媛的歌曲《国家》,同时出示歌词,在学生
欣赏完歌曲以后,我提出问题:“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强的国,哪有富的家”
这些歌词蕴涵了什么哲学道理?通过这样的导入,并结合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确事物
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这为本节课学习方法论奠定了基础。
(二)新课讲授
这个环节主要完成书上两目内容: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以及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的教学。
鉴于哲学内容的抽象性,所以我会运用大量的情境故事将方法论穿插其中,来帮助学生理解。
具体新课教学如下:
(1)坚持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首先出示漫画:《坐井观天》《盲人摸象》,设问:两人共同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学生先同桌自由讨论漫画,老师引导学生归纳:二者都错误地把部分当成了整体。实际上
它们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然后教师讲解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把握整体和
部分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关系,我会通过大量的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来帮助
他们理解知识。如利用张网补雀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麻雀而一张网能
捕到呢?经过教师的提示,师生可以共同得出,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说明整体和部
分的区别之一:它们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不同。以此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区别。以情境
材料,引发探究,配合教师的恰当点拨指导,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在讲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相
互联系,我也以此方式,让学生分析成语俗语:“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牵一发而
动全身”等,来感受二者相互影响的关系。
紧接着我继续提出问题:学习原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那么这个原理给我们提供了什
么样的方法论呢? 然后出示名句:“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世”
以及成语“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学生思考名句和成语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我会尝试着找同学分析哲学启示,并适当的进行启发。经过启发,学生逐渐可以理解整体
和部分的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以及重视部分作用。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参与,这
样才能够指导学生掌握会学的方法。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先播放儿歌《三个和尚没水喝》,自然过渡到第二知识点,这是本课的难点,我主要采用
自主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等。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由于前面已经讲了整体和部分
的含义,所以在这里直接给出系统的含义。然后学生探究:“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到底是
什么?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其原因在于虽然人数
-26-增加了,但部分没有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不是相互支持,而是相互制约相互拆台,结果出
现了 1+1 ﹤ 2 的效应。通过这一分析总结出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通过这
种创设情境,学生探究的方式,大大加强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以
及很好的掌握知识的要点。
讲到这里,学生可能有疑问: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能不
能理解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完全等同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会明确指出,二者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因为系统中强调层次性
有序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就不强调,所以只能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系统和要
素的关系。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从而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学生也能够通过学习,树立
全局意识。
(三)巩固小结
这个环节,师生再次回到情景导入的歌曲《国家》,根据其设问,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
共同总结一对关系 :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种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列出本课知识结构图表。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同时也完成了本节课的小结,体现知识的系统性。选
用这首歌曲,也让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最终落实。
(四)布置作业
政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将知识内化,也强调学生外化的能力,所以针对此,我设计的
作业如下:假设学校下个月将举办校运会,规定每班参赛选手不超过 15 名,每位选手限报 2 项。
请你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设计一份最佳参赛方案。设计这个作业,考察的正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
力。
六、说板书设计
-27-通过这样的结构式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一目了然的掌握本课的知识脉络以及知识与知识之
间的关系。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请各位考官批评指正。
(编辑:黄梅华图)